水丸、水蜜丸和蜜丸三种丸剂在大健康食品的养生丸板块占据着重要比例。其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粘合剂、制备工艺以及成品特点三个方面。并且对原料的选择存在一定倾向性。对于有意向找工厂代工药食同源丸剂的配方持有者很有必要了解。
水丸,水蜜丸和蜜丸在制作和成品上的区别
一,水丸
制作:以水为粘合剂,采用丸剂自动加工设备,将粉末原料制成软材以后挤压揉搓成丸。后续进行滚圆和烘干,也可对半成品进行薄膜包衣。
特点:质地较硬、具有较强抗潮性,不采用甜味掩盖,体现的是原料本身的味道。
规格:直径在2-6㎜之间。
二,蜜丸
制作:以炼制过的蜂蜜作为粘合剂和矫味剂,与细粉的原料进行混合,采用自动制丸机加工成丸。
特点:质地柔软、口感好,崩解速度较为缓慢。
规格:常规规格为6g、9g,根据需要也可加工成更小规格。
三,水蜜丸
制作:用炼制蜂蜜加水稀释以后作为粘合剂,在保健品工厂同样通过机制法加工成丸。可以视它为水丸和蜜丸的改良版。
特点:丸剂大小适中,因为加水,减少了蜂蜜的用量,也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规格:介于水丸和大蜜丸之间。
丸剂剂型对原料的倾向性
1,吸湿性:原料的吸湿性直接影响丸剂的成型、稳定性和保质期。尤其是高吸湿性原料,避免使用水丸剂型。
2,粘性:通常情况下,高粘性原料适合做水丸,低粘性则适合做蜜丸或水蜜丸。但是高粘性原料往往在粉碎环节极具挑战性。
3,纤维性和弹性:纤维多的原料粉末缺乏塑性,制成的丸剂容易干硬、掉渣,口感粗糙。这一点与片剂相似,因此这种原料类型优先考虑蜜丸。
4,对湿热的稳定性:丸剂制备过程中的加热(炼蜜、干燥)和加水(润湿)环节可能破坏有效物质。因此热敏性原料避免加工成蜜丸,水敏性原料避免加工水丸。
在实际的生产中,剂型的选择实际是一个妥协和权衡的过程,这就需要对水丸、蜜丸及水蜜丸的制作工艺、成品表现有一定了解。作为品牌方,对产品的受众人群还需要有较为精准的定位,以便自己的产品在保证良好的品质同时具有更好的正向食用体验。
评论 ()